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。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金秋时节,内蒙古各地正迎来丰收,科技为秋粮丰收提供“强劲”助力。由于阴雨天气的负面影响,内蒙古自治区全力推进农作物丰收,确保主要粮食和农产品都能丰收。位于河套平原的巴彦淖尔市,517.89万亩玉米已进入集约收获期。同时还生产大豆、马铃薯等农作物。在登口县沙津桃海的巴恩堡格嘎查,玉米粒从机器的卸货口如雨点般落下,迅速装满运输卡车。 “今年合作社种植玉米2200余亩,全部采用密植技术和高产技术。亩产达到2200多公斤,比往年增产150公斤。 “新技术是农民增收的‘利器’。”中国县源盛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主任贾海说。磴口。巴彦淖尔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秋粮玉米的高产离不开科技攻关。今年,巴彦淖尔市与中国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达成密切合作。 农业科学,重点推广玉米密播、高产精准调控、免膜水肥一体化和高效栽培两大核心技术。 l种植密度从每亩4500株增加到6500多株。还配备北斗播种导航、水肥自动调控、生态病虫害防治等。实现深度融合“良种良法+农机农艺”确保粮食生产更大更好。为确保秋粮回库,巴彦淖尔市组织2000余名玉米采摘工参与作业,机械收割率达98%以上。 65 名农机维修人员随时待命,确保 10 月底完成玉米收获作业。通辽市开鲁县拥有日本都道府县中最大的辣椒种植面积。智利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英亩以上。开鲁县徐化辣椒种植专业协会种植基地,500亩辣椒即将收获。合作社主任王子燕指挥并派出100多人进行辣椒采收、装载。 “今年生辣椒亩产将突破6000公斤,我们合作社的辣椒品质好,平均净收“亩产利润将突破2000元。”紫燕高兴地说。今年,开鲁县辣椒种植采用了统一标准化种植管理、统一农业投入品管理、统一病虫害管理、统一质量安全监控、统一产品安全追溯的标准化“五单元”生产模式,从根本上提高了辣椒种植管理水平。 由于出口农药残留,辣椒单产由5000公斤增加到6000公斤,辣椒农民亩均收入增加500元。在呼伦贝尔市,呼伦贝尔农业复苏集团的小麦、油菜籽、大豆、玉米等粮油作物已进入收获季节。今年集团总种植面积为 581.1万亩,截至10月9日,收获面积450.63万亩,总收获进度77.5%。该集团的农场使用技术科技、农机、政策等多方面保障,打好雨天,加快收获进度。考虑到秋收季节持续阴雨天气,呼兰凯尔农场围垦中农牧免渡河的农场有限公司正在收割,目的是防霉增效、保粮。该公司农机科技部负责人李吉祥表示:“我们有专门人员,精准监测小麦成熟度,捕捉任何有利天气‘窗口期’,只要天空晴朗,所有机械就会立即投入运行。”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,截至10月9日,全区粮食收获面积5448.2万亩,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。其中,小麦收获已基本完成,马铃薯收获超过80%,粮豆收获超过70%,玉米收获接近40%,大豆收获超过80%,接近30%。内蒙古自治区将继续加强农机具调配,加快收割进度,确保收割的粮食入库。 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作者:吴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