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太阳能与储能产业大会即将召开

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。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记者舒亚江 11月17日至20日,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发电及储能产业大会(以下简称“太阳能发电及储能大会”)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。近年来,由于日本太阳能发电行业的供需错配和混乱的低价竞争,企业的管理压力迅速增大。随着行业启动标志性措施监管,太阳能光伏“反内卷”发展和硅片产能整合预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、全国工商联主席刘汉元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在光存储大会期间接受《证券日报》等媒体采访时表示:“当前和未来,‘反内卷’和防止过度内卷仍然是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。到目前为止,我们仍然依靠有效屏蔽。”行业自律的最终确定和实施。他在太阳能储能大会上发言时表示,通过太阳能产业的兴衰,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与原有产品价格的波动挂钩,而多晶硅环节充分发挥了调节整个产业链供需的“水龙头”作用。目前,多晶硅产能高度集中。中国前五名多晶硅企业占据全球近80%的市场份额。通过推进优化整合计划多晶硅产能的提升,将以最低的成本、最高的速度克服目前行业过度内卷化竞争,进一步确立中国在太阳能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。目前,太阳能行业自律已取得积极成效。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王勃华介绍,今年前三季度,我国光伏行业多晶硅产量同比下降32.8%,硅片产量同比下降12.5%。 9月份开始,多晶硅、硅片、太阳能电池均价较年初分别上涨31.6%、6.8%和6.5%,但组件均价几乎保持不变。前三季度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增长,主要行业新增产能l 链条得到有效控制。各企业在建项目总数在2024年一季度达到峰值后将逐渐下降,从2025年起基本保持稳定。除了推动行业自律活动外,持续创新也被认为是走出当前太阳能行业乱象的重要“武器”。在本次会议上,业界人士频频提及技术进步和创新这两个词。 2025年上半年,中国能源工业迈向里程碑。新增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,比上年增长100%以上。总装机容量增至10亿千瓦以上,“太瓦时代”正式开启,太阳能产业正式进入“价值重构”的关键节点。 “随着太阳能产业‘反内卷’初见成效,要高度重视提高质量,同时提高效率。 “太阳能产业未来将走三种路径:提高效率、减少金属化的应用、提高可靠性。”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沉文忠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三种技术(异质结、BC、TOPcon)都面临着各自的竞争挑战。其中,产能较大的TOPcon电池两年内就能达到拐点,要抢占市场,相关产能必须通过技术实现突破。创新。”近年来,BC技术已得到广泛认可。未来的技术是上述三类技术的融合和发展。 “事实上,很多企业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。”沉文忠说。值得一提的是,我国的储能市场也在不断扩大,配套容量也在不断增加。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商业模式的逐步清晰,“光储一体化”正加速走向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路径,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。中国国际科学技术促进会风光储热部会长王立军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人们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储能的成本、寿命、安全性和效率。特别是长期储能和高度安全的储能(如液流电池)等技术仍需要进步和降低成本。

(编辑:李东阳)

推荐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